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物流转型 路在何方

2016-12-19 航运评论
航运评论
HangYunPingLun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5年全国物流运行情况通报》指出,去年中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0.8万亿元,占GDP比率为16%,而发达国家普遍低于10%。


  此外,据相关机构测算,美国货车每天平均有效行驶里程是1000公里,而中国货车每天平均有效行驶里程只有300公里。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汽车物流企业公路运输车辆空驶率高达39%,成为汽车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一个重要原因。公路物流占到货运总量的70%以上,车辆空驶率偏高,对环境、能耗、交通基础设施等的负面影响巨大。


  服务业超过工业成为第一大产业,对物流产业功能提出新的要求。物流业面临从传统的低门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依托高科技、资金密集型产业的蜕变过程,这也是物流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01

物流业改革的出路与难点


  “目前,我们的铁路、公路、水运的货运量全球第一,快递量目前也全球第一。但从全球来看,物流业的国际竞争力落后于发达国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魏际刚指出,问题的关键是,物流资源没有很好地互联互通,没有很好地社会协同,更难说实现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未来物流业的建设,就是要改变分散、分裂、分割的状态,实现共利、共赢、共享的发展新格局。” 当前物流行业仍然存在市场环境差、市场化程度低、仓储发展不足、基础设施落后等结构性矛盾,对我国经济和生产方式实现转型形成了挑战,同时,如何打破政策性桎梏也成为物流业带动经济发展突破的重要瓶颈。


  多年来,我国物流业保持了高速增长,2001年至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年均增长达23%。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社会物流需求增长出现拐点,增速持续回落,2015年社会物流总额增速回落至5.8%。社会物流需求增速放缓,有效物流需求不足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大趋势。



  我国物流业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小、散、乱、差”——“小”,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全国公路物流企业有750多万户,平均每户仅拥有货车15辆;“散”,经营运作处于“散兵游勇”状态,产业的组织化水平很低,90%以上的运力掌握在个体运营司机手中,行业集中度仅为1.2%左右;“乱”,市场秩序较乱,竞争行为不规范,诚信体系缺失,“骗货”事件时有发生;“差”,服务质量不高,经营效益较低。


  物流业还出现了开工不足产能过剩问题。


  一路向西的中欧班列驶出国门之前,都将在新疆的阿拉山口进行最后的检验。这个人们印象里飞沙走石、寸草不生的边境口岸,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已成为沟通中外、连接欧亚的核心枢纽,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通关过货能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滑,需求开始不断下降,截至2015年,阿拉山口口岸进出口货物、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和海关税收入库同比分别减少28.7%、38.2%和46.7%。


  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商物流、快递快运、冷链物流的持续快速增长,生活性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动力来源。由于现有物流产品和服务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少批次的生产性物流,而生活性物流则更加强调小批量、多批次、个性化和灵活性。在同质化竞争挤压下,企业并不能有效满足这些新需求,受此影响,物流行业出现开工不足和产能过剩等问题,市场配置资源效率降低,导致供给质量下降和有效供给不足,今年1月至9月,全国铁路货运量为19.16亿吨,同比下滑6.3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何黎明认为,我国物流业需求不足的主要矛盾在于结构,而结构性矛盾主要在于供给,大量存量资源沉淀在传统物流业务领域不能退出,无法满足生产者和消费者对高端服务的需求,同时因增量资源投入不足和体制机制约束,难以创造新需求。因此,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已成为当前物流业面临的主要矛盾。


  此外,我国物流成本多年居高不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说,由于我国GDP规模统计口径变化,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下降至14.6%,距离美国、日本等国家8%至9%的水准仍然高出很多。如果降至这一水平,仅物流费用一项,每年将节省4万亿至5万亿元的成本。


02

突破结构性“梗阻”打通“大动脉”


  物流行业被称为经济的“大动脉”,是维护经济顺畅运行的大通道。然而,受到五大结构性“梗阻”影响,目前我国这根“大动脉”还不通畅,既制约了行业发展,也推高了我国社会经济运行成本。



  一是市场环境有待改善。2015年,由于全国铁路完成货运量同比下降11.9%,铁路货运改革正式启动,加快向现代物流转型,但由于铁路货运市场化不足,开放度不够,仍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特别是铁路承运主体较为单一,民营资本难以进入,导致铁路货运全程业务缺乏,组织多式联运的市场化主体缺失。


  同样,在物流企业的财税环节,由于缺乏事中事后监管,市场出现了“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一些“挂靠”公司未参与物流任何环节,本应被市场淘汰,却拥有领购发票的资格,而真正有实际业务的物流企业反而取不到发票,导致挂靠公司领用的发票通过收取一定手续费的方式“转卖”给需要发票冲减成本的企业,加重了物流企业负担。


  二是仓储能力不足。我国仓储能力与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数据显示,全国通用仓储设施面积8.6亿平方米,折合人均面积0.66平方米;高标准仓储设施较为短缺,总面积仅占全国仓储设施面积的2%左右,大量老旧仓储设施已不适应现代化仓储需要。


  三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冷链物流成为短板。业界人士认为,行业仍然存在冷链物流监管体系不完善、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法规标准内容不统一、第三方医药冷链物流相关政策缺乏细则、城市道路限行“一刀切”等问题。


  四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突出。由于部门间缺乏统筹协调,铁路和水路基础设施衔接不畅,集疏运体系不健全,制约了铁水联运发展。例如,湖北省沿长江17个主要港口,与铁路接轨的港口仅6个;我国物流园区利用铁路专用线的比例为37%,缺乏转运换装设施;大量中长距离运输业务由公路承担,抬高了综合运输成本。同时,随着沿海制造业成本上升,相关产业逐步向内陆转移,迫切需要加大配套设施。


  五是供应链结构性矛盾明显。中物联副会长贺登才认为,我国物流外包水平仍有待提升,物流企业承接业务仍然主要是产前、产后的采购物流、销售物流,企业内部的生产物流没有进行有效剥离,物流资源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环节,无法实现一体化运作,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物流运作效率。未来,企业间的竞争将上升到供应链间的竞争,如何做好供应链上下游的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物流环节的协同发展,节约供应链物流成本,提升供应链效率成为竞争焦点。


  业界人士建议,除了物流行业自身亟待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外,国家也应从政策层面对物流的有效供给提供必要支持,尤其是在一些税费的制定上。


 一些企业家表示,2012年物流业成为首批营改增试点行业,而在实施营改增的过程中却出现了税负大幅增加的情况。从新近公布的财税36号文及其相关附件来看,这一问题目前并未得到有效解决。


  同样,物流企业缴纳的土地使用税也面临政策尴尬。2012年财税13号文明确“截至2014年底,物流企业自由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计征城镇土地使用税。”这对企业减负、拉动基础设施投资大有裨益,但政策出台后一些地方采取调整土地等级等方式,抵消了减税效应。


  一家物流行业的央企负责人透露,公司旗下的一家物流中心,原仓储用地单位税额为9元每平方米,但减税政策后,单位税额反而上涨至30元每平方米。在河南郑州的另一处物流中心也出现高达50%的涨幅。这位负责人表示,地方自行提高土地使用税的收费标准后,公司下属的好几家子公司都因税收过高从盈利变成了亏损。


  其次,在一些通行政策上,也让许多物流企业感觉无所适从。一方面,车辆过路过桥费占企业运输成本高达20%以上,挤占了企业利润;另一方面,二线以上城市大多采取限制货运车辆进城的管制措施,导致很多企业改用金杯面包车或依维柯客车违规送货,增加了城市拥堵和空气污染。


03

五举措促物流业发展


  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真正把物流业做大做强?这就需要推动互联网技术与交通物流业深度融合,促进行业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创新,提高整体效率。


  业界人士认为,在此过程中,物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多种举措促进物流业成本降低。近年来,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由18%降至16%,仍然处于较高水平,继续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内容。


  一般来讲,企业成本包括自身运营成本和各类外部成本,而企业自身运营成本又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在降低直接成本方面,一是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现有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二是提升企业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提高效率。


  在降低间接成本方面,一是完善全国、省地市、区域性物流骨干网,将物流园区规划与流通节点相结合,减低物流企业运输费用支出;二是鼓励物流企业建立联盟,发展共同配送,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空载率,提高物流资源使用率;三是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大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开发使用力度,加强公共物流信息资源的整合利用,减少企业独立投入支出,提高信息使用率,改善管理效率。


  在降低外部成本方面,一是消除体制性成本,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手续,为企业创造宽松外部环境;二是进一步减轻税费负担,提高发展质量。随着“营改增”的全面实施,物流企业的抵扣项目逐步完善,减轻了企业税负。业界建议在此基础上,本着清费立税的原则,严格控制收费政策的出台,对已有的收费政策全面清查,废止、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政策。

  第二,加快物流资源整合,促进第三方物流发展。随着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物流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第三方物流成为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形态,通过与服务对象将来紧密协作机制,为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服务,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很多物流企业都在向第三方物流发展,涌现出一些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但无论在产业规模、产业绩效、利润水平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经济新常态下提质增效、实现内涵式增长的重要举措,也是物流业提升功能、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推进供应链管理,重构物流流程。多数跨国企业都实施了供应链管理系统。物流企业需要根据服务对象的要求,对各环节进行整合重构。


  第四,提高物流现代化水平,改善物流效率。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水平提高,大规模生产、大批量消费使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物流产业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物流企业不断向集约化、协同化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设施现代化、管理集成化、企业规模化等手段,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第五,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升物流服务能力。当前我国物流社会化程度较低,物流企业之间缺乏合作,大多数企业仍处于单打独斗竞争状态,造成大量无序竞争,资源浪费严重。随着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物流一体化程度加深,物流业已由单纯承担运输仓储职能转变为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第三利润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应用程度的加深,催生了订单式生产,对物流供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不同企业在共同目标下,实现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因此,物流企业一方面需要与上下游企业建立战略联动关系,通过建立协作机制,为相关企业提供仓储管理以及供应链金融等专业服务,更好地提供物流支撑服务;另一方面要与相关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产整合、平台整合、品牌整合等方式发展物流联盟,共同实施扩张战略和走出去战略,开拓市场,实现利益共享,合作共赢。


本文采自中国水运网


相关阅读:

>【干货】大家观点聚焦:经济新常态下的港口航运创新发展(上)

>【@你领福利啦】“一张图+一个故事”,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

>【专稿】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港口保持稳步增长


征集令

发送“一张图片+一个故事”给小编(微信号wwvikki1214),将可以参与“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投票活动,并有机会获得大奖哦!(详情请查看【@你领福利啦】“一张图+一个故事”,说出你心中的航运情结!


领奖台

给#【专稿】王逸奇:我的航海邮缘#一文留言的粉丝,礼品已经发出,请留意哦!



感谢上海新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叁陆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掠食龙(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随时随地看新闻、搜资讯、查数据,

了解最新、最权威的航运评论!

手机扫一扫,关注“航运评论”



喜(dian)欢(zan)就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